当前位置:首页 > 书法 >

外甥心急?我先替他打江山「精彩小说」蓝太平朱标大结局阅读免费阅读

书法 2025-02-14 10:44:51

洪武二十五年四月,金陵。

大明太子朱标,薨!

“驾,驾,驾…”

一名身穿素甲,头戴孝布的少年将军,正拼命抽打座下骏马。

高大的骏马在街道上飞驰,引得路人纷纷侧目。

少年将军策马进入承天门,穿过端门,一直向着皇宫内奔去。

“吁。”

直到午门外他才勒住缰绳,从马背上跳下来,把手中的宝剑扔给迎上来的守卫。

他大踏步的朝着午门内走去,所有宫城的内卫无人敢阻拦。从午门内进来后,他穿过左掖门直奔春和宫。

春和宫正是大明的东宫所在,当他来到春和门时,守门的太监大吃一惊。

“少将军,您怎么回来了?”

来的不是别人,正是大将军蓝玉之子蓝太平。

他此时本该跟随蓝玉大军,征讨西番罕东之地。

望着整个东宫一片素缟,挂满白幡。蓝太平红了眼眶,一切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。

他没理太监的询问,深吸一口气抬腿就要进门。

“少将军,容奴才进去禀报一下太子妃。”

“滚开。”

蓝太平一脚踹翻挡路的小太监,大踏步的走了进去。

小太监顾不上疼痛,慌忙爬起来一路小跑去通知太子妃吕氏。

太子朱标是二十五日离世,五日后消息传至北伐军大营。蓝太平在跟蓝玉商量过后,他单人单骑返京。

沿着驿道昼夜奔驰,未有丝毫停歇。

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西番罕东前线回到金陵,代价是跑死了八匹骏马。

太子离世,举国哀悼。

大明皇帝朱元璋下旨,停朝三天,并命东宫守灵十二日,一日代表一月,十二日为一年。

春和宫大殿外,只有几名身穿丧服的东宫属官。他们负责接待,引导前来吊丧的一众官员。

因为此时正值午后,没什么人前来吊唁,所以几人都在临时搭建的灵棚下打盹。

蓝太平扫视一眼,就径直往里走。

“来人先登记一下!”

一名靠在椅子上打盹的东宫属官,被脚步声惊醒。他以为是前来祭拜的官员,蓝太平没有停下脚步,只是侧头瞥了他一眼。

看清来者后,吓的那名官员忙闭上嘴巴起身行礼。

少顷,蓝太平已然走到春和殿门前。

守门的正是翰林院编修,东宫伴读,黄子澄。

“少将军且慢,容下官去通报一声。”

黄子澄内心虽惊讶,但仍面色平静的伸手拦住了他。

蓝太平停下脚步,缓缓抬起头,双目直视对方。

“啊!”

这是怎么一双眼睛啊。

只见这少年将军,双目血红,悲愤的目光中带着杀气。那气势如同下山的饿虎,准备择人而噬。

黄子澄顿觉双腿一软,瘫坐在地下,再也无力阻拦。

蓝太平没理他,抬腿迈入大殿内。

大殿内正是太子的灵堂所在,一个大大的“奠”字下面摆着供桌,朱标的灵位就摆在上面。

殿内空无一人,非常安静,只有燃烧的蜡烛偶尔发出“噼啪”的响声。

蓝太平双膝跪地,随着一句“太子殿下,臣来晚了!”便把头重重的磕在地上,一阵无力感传遍全身。

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,接下来该怎么办。

他前世本是一名特种兵,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因情报有误被包围,为了掩护队友撤退他留下垫后。

最后一刻他引爆炸弹,与敌人同归于尽。他的意识也瞬间陷入无尽黑暗,等他再次醒来时,已然成为了大明凉国公蓝玉的独子。

他明白自己穿越了,那时正是洪武二十二年。

在接下来整整的三年时间,这位大明当时最有权势的官二代,仿佛变了个人一般。

他不再是跟着那群淮西勋贵子弟花天酒地,醉生梦死。

反而跟着父亲蓝玉四处征战,在战火的淬炼下他越发勇敢成熟。蓝玉的部下从最初的轻视,到后来的心悦诚服。

因为他跟他爹蓝玉一样,在战场上就是一个疯子。

短短三年,上百场战斗,他就凑齐了先登,陷阵,夺旗,斩将四大功。

他不管别人怎么想,他只有一个想法,就是保住太子朱标。

朱标在,蓝家就在。

为了给太子分忧,他们父子俩率军先在四川筑城;接着奉旨平施南、中建二宣抚司南蛮反叛;又平定都均,安抚司散毛诸洞;然后马不停蹄的又去征讨西番罕东之地;又顺带手平叛了,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反叛。

这三年时间不是去大西南平叛,就是去大西北征讨。

他们父子俩丝毫没有停歇,而蓝太平还时不时的,把缴获的各种珍贵药材、补品送往东宫。

并经常给朱标写信,宽慰这个表姐夫,让他凡事想开点。朱标也非常欣赏他,觉得他能浪子回头非常难得。

而且朱标认为,他是淮西勋贵的二代子弟中最有出息的一个。因此二人也频繁的书信,关系非常的要好。

蓝太平最后悔的就是,当初怎么就没跟医疗兵学习一下医术呢。

现在只能通过这种方式,来帮助太子朱标排解忧虑。

他知道仁慈的朱标,面对铁血无情的朱元璋,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
他满怀希望的朱标能挺过去,但在这一刻他的梦碎了。

朱标死了,一切努力都白费了。

他的眼泪既为太子而流,也为他们蓝家而流。

因为太子死了。

他们蓝家的下场还是逃不过“剥皮萱草,夷灭三族”。

蓝太平跪伏在那,紧紧的握着拳头。

“舅舅,是你吗?”

一个怯生生的声音,从供桌后响起。

蓝太平身躯一震,缓缓抬起头望去,紧握的双手也松开了。

这是,这是熥儿!

他忙站起身向供桌后走去,在朱标的棺椁后露出半个小脑袋。

“熥儿,是你吗?”

“三舅,你真的是三舅!”

“熥儿,是三舅。”

“呜呜呜,三舅,你怎么才来,熥儿怕。”

身穿孝服的朱允熥,哭着从棺椁后走了出来。

看着眼前惊慌失措的外甥,蓝太平心疼蹲下身搂住他。

“熥儿不怕,三舅在呢!”

可能是终于见到亲人,朱允熥的委屈一下爆发了。

他趴在蓝太平的肩膀上放声痛哭,饶是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蓝太平,此时也是被这撕心裂肺的哭声感染而湿了眼眶。

“三舅,熥儿从出生就没了娘,现在爹也没了。”

“熥儿真成了没人要,没人疼的孩子了。”

“三舅你带熥儿离开好吗?这里再也不是熥儿的家了,熥儿已经没家了。”

朱允熥小手紧紧抓住他的衣服,生怕他再丢下自己。

蓝太平闻言更是心酸不已,这个外甥的生母正是太子妃常氏。在他出生不久之后,太子妃就去世了。

可以说他从未感受过母爱。

他本还有一个亲大哥朱雄英,在他四岁时候也因病去世。就在同一年,最疼爱他的皇祖母马皇后也离世了。

而朱标又忙于政事,东宫全由侧妃吕氏掌管。

俗话说有了后妈,就有后爹。

年幼的朱允熥,就彻底变成了没人疼,没人爱的孩子了。

“熥儿不哭,你有二舅、三舅,还有舅老爷呢。”

蓝太平轻轻拍着他的背。

朱允熥哭累了,但还仍不停的抽泣,已然是伤心到了极点。

这个孩子到底受了多少委屈啊。

蓝太平一直跟这个外甥关系很好,往日里经常带他斗鸡溜狗。朱允熥就是他屁股后的小跟班,那几年蓝太平就是他童年里的光。

虽然蓝太平带着他逃课去玩,东宫的师傅会经常因此责罚他,但是他仍然喜欢这个三舅。

因为蓝太平让他体会到亲人的关怀,让他灰暗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。

直到三年前蓝太平随父亲出征,就再也没见过这小外甥。

朱允熥一下又跌入深渊,因为从小没娘,性子还有点怯懦。那吕氏明面上对他宠爱有加,暗地里却是不断打压。

这就导致了朱允熥行事畏畏缩缩,身上没有一丝皇家的威仪,但面对下人时又多了几分荒诞和暴戾。

不但朱标不喜他,就连一向注重亲情的朱元璋,对于自己这个小皇孙也是摇头叹息。

反观那吕氏所出的庶子朱允炆,在吕氏和东宫属官的用心教导下,不但继承了朱标的宽厚仁善,还博学多才,成熟稳重。

深受朱元璋和朱标的喜爱,对他也就倾注了更多的感情。

两厢对比之下,朱元璋对朱允炆更加赞赏。

因为吕氏早年被朱标扶正,成为继任太子妃。其所出的庶子朱允炆,也成了朱标的嫡次子。

朱允熥反而成了嫡三子,排在朱允炆之后。

所以立朱允炆成了皇太孙,在法理上也说的过去。

但是在淮西勋贵眼里,只有早夭的朱雄英才是嫡长子,朱允熥是嫡次子。

虽然大家嘴上没说,但是心里都是这么想的。

嫡子永远是嫡子,庶子永远是庶子,名分或许可以变,但是血脉骗不了人!

那朱允炆永远都是庶子,他的母亲吕氏永远只是妾。

根据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,兄终弟及的祖制,他朱允炆虽然比朱允熥大一岁,但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只能是朱允熥。

看着怀里不停抽泣的朱允熥,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已经在蓝太平心里形成。

“外甥别哭,舅舅扛你上皇位。”

“太子妃驾到。”

就在蓝太平安慰朱允熥时,太子妃吕氏走入殿内。

她身后跟着朱允炆,似乎还未睡醒。

“末将蓝太平,参见太子妃。”

“见过皇孙殿下。”

“孩儿见过母妃。”

朱允熥擦干泪水,向着吕氏行礼。

“哎呦,我儿这是怎么了?”

吕氏忙上前搂住允熥,一副心疼模样。

“允炆见过少将军。”

朱允炆乖巧的回礼。

“少将军,你不是在征讨西番罕东之地吗?”

“回太子妃,末将惊闻太子离世,遂昼夜兼程赶了回来。”

“唉,太子骤然离世,让我们母子可怎么活啊!”

吕氏说完流下几滴泪水,顺手把朱允炆也搂在怀里。

蓝太平没接话,而是跪在太子灵前磕了三个头,又点上一柱清香。

“太子妃,我今夜想在这为太子守灵,不知可否?”

“这?”

吕氏为难的看了看一旁的朱允炆。

“少将军,您一路奔波想必很是辛苦,见过陛下后还是先回去休息吧!”

“今晚守灵,有我跟母妃就够了。”

朱允炆关心的说道。

“谢皇孙殿下好意,我意已决,请勿复言。”

说罢蓝太平就跪在那里,开始往火盆里放纸钱。

“我也要陪三舅一起。”

朱允熥从吕氏怀里挣脱,也跪在那里一起烧纸钱。

吕氏跟朱允炆对视一眼,“那少将军辛苦了,我去让厨房给将军做点吃的去。”

“不必。”

蓝太平面容冷峻,头也不抬的说道。

吕氏面容一滞随即也跪在一旁,朱允炆则乖巧的也跟着跪下。

她知晓这蓝家现在权势正盛,她现在虽为太子妃,但她的家族却没什么势力。

她父亲吕本不过是前朝旧臣,后归附大明,于洪武十年去世。现在她也是内心慌乱,太子的骤然离世让她的心活泛了。

按她的想法是,朱允熥已经养废了。她亲儿子朱允炆深受朱标的喜爱,那么将来必定会被立为太子。

只要慢慢的熬时间,自己的儿子肯定会成为大明的皇帝。到时候自己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后,她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看谁脸色了。

但是随着朱标的猝然离世,这一切都被打乱了。

看着眼前的蓝太平,还有紧靠着他的朱允熥,不禁让她眉头紧锁,忧心忡忡。

就这样在她心烦意乱期间,来了几波吊唁的大臣,看见蓝太平竟然回来了都面色各异。但最终都无人言语,吊唁完都匆匆离去。

天很快黑了,糊着白纸的灯笼纷纷点亮。

朱允熥因为压抑许久的情绪得到释放,心神也松弛下来,现在竟然躺在一旁睡着了。

那朱允炆也跪的腿都麻了,不断的轻轻拍打双腿。

只有蓝太平仿佛不知疲倦,一直在往火盆里放着纸钱。

“皇上驾到。”

随着尖声尖气的声音,洪武大帝朱元璋从殿外走了进来。

他面容冷峻又憔悴,身穿齐哀服,却仍散发出唯吾独尊的气势。

“末将蓝太平,参见陛下。”

“孙儿拜见皇爷爷。”

“妾身吕氏,拜见陛下。”

朱元璋锐利的目光扫视一圈,看到还在酣睡的朱允熥眉头一皱。

随即收回目光,盯向蓝太平。

“太平,咱不是让你给大将军做先锋征讨西番吗?怎么出现在这春和宫了?”

“回禀陛下,大军已于五日前大破西番贼寇,正派兵追捕贼首土酋哈昝。大将军闻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叛乱,随即率军平叛,叛军已被击溃,现正将月鲁父子押解京师路上。”

“大将军和末将惊闻太子薨世,吾等悲痛万分,但身负皇命不敢有所违。故在破敌之后末将提前一步回来奔丧,未能请示皇命,请陛下责罚。”

蓝太平说完俯身在地,等候朱元璋发落。

吕氏则冷眼旁观,这蓝家是淮西勋贵;这蓝太平,则是大明王朝最具权势的官二代。

骄兵悍将,果然是杀敌利器!

朱元璋心里默默感叹。

“这蓝玉是标儿的舅舅,他们关系自是极好。”

朱元璋又看了一眼蓝太平,“唉,可惜了。”

别人也不知道他可惜的是什么,蓝太平闻言却打了个寒颤。

朱元璋没再理他,而是默默的烧纸钱。

所有人都不敢出声,不知道这个英明神武,又铁血无情的君王在想什么。

“唔,皇祖母你别走,你再抱抱孙儿…”

“皇祖母,皇祖母,祖母…”

朱允熥双目紧闭,神色焦急,嘴里一直念叨着。

他的梦话打破了灵堂内的平静,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来。

吕氏见状急忙来到跟前,伸手想要把他唤醒。

“住手。”

朱元璋压着嗓子喝住她。

随即他那冷酷面容上,多了一丝少有的温情,他看着躺在那里说着梦话的皇孙,特别是那一声声的“皇祖母”更是勾起他的回忆。

朱允熥出生没几天母亲就死了,他所感受的温情与呵护,都来自祖母马皇后。

纵然马皇后已然离世很多年,朱允熥仍把她记在心里。

“咱的妹子已经走了十年,咱的大孙子也走了十年,现在咱的标儿也走了。老天爷,咱到底做错了什么,你竟然这样惩罚咱。”

想到此处,朱元璋眼圈竟然红了。

他看着仍困在梦境里的朱允熥,忍不住俯下身用手轻轻抚摸那稚嫩的脸颊。

这一幕,让一旁的吕氏跟朱允炆面面相觑。

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妒忌,这朱允熥明明是个纨绔子弟,自己明明什么都比他强。

皇爷爷虽然也经常夸我,但是却从未对自己展现出这一面,就像一个寻常百姓家爷爷对孙子的爱。

可能是感受到手掌的温度,朱允熥双手紧紧握住这只手。

“皇祖母别离开孙儿,母亲走了,哥哥走了,没人爱孙儿了。”

“父亲,父亲也走了。”

“没人爱熥儿,没人…”

朱允熥脸色潮红,眉头紧皱,浑身发抖,面露痛苦之色。

朱元璋眉头紧皱,脸色阴沉,“熥儿这是怎么了,身上这么烫?”

蓝太平闻言上前查看,“发烧,身体寒颤,怕是感受风寒。”

“怎么会感受风寒?”

朱元璋转头看向吕氏,眉宇间带着怒气。

“怕是守灵时睡着,着了寒风!”

惊慌的吕氏开口说道。

蓝太平上前扒开朱允熥的孝衣,里面只有一件锦缎华服,再加一件单薄内衫。

现在刚过五月,早晚天气还是很凉的,为了保暖就连普通宫人都会穿一个棉绒夹袄。

而朱允熥这大明皇孙,竟然穿的这么单薄。

“这,这几日忙于丧事。疏忽了允熥的起居,望陛下恕罪。”

吕氏此时脸色煞白。

“是孙儿没照顾好弟弟,请皇爷爷降罪。”

朱允炆也叩首请罪。

蓝太平解下自己的披风,给朱允熥盖上,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,就是把朱允熥从东宫带走。

“叫戴思恭立刻来春和宫。”

朱元璋没理吕氏和朱允炆,只是对着门外大吼。

“遵旨。”

朱元璋的贴身太监王景弘,亲自跑去传旨。

很快太医院院使戴思恭赶来,在进行望闻问切之后,他对着朱元璋行礼说道,“皇孙殿下体疲神乏,又感受风寒,所以高烧妄语。”

“那就有劳先生,快给咱孙儿用药吧!”

随即转头对着王景弘说,“把三皇孙身边的侍女太监,全给咱乱棍打死。”

“遵旨。”

王景弘领命离去。

一旁的戴思恭吓得直冒冷汗,写方子的手忍不住颤抖。

那吕氏和朱允炆也伏在地上不敢抬头。

很快开好药方,戴思恭又亲自去抓好药,由其徒弟熬好送过来。

蓝太平把他抱回房间,在服过药后出了一身汗,体温也降了下去。稚嫩的小脸痛苦之色也随之消失,又沉沉的睡去。

看着熟睡的朱允熥,蓝太平轻轻的走出房门,来到春和宫的正殿。

此时殿内只有朱元璋一人,站在那盯着朱标的灵位发呆。吕氏母子已然被他打发离去。

“陛下。”

“熥儿怎么样了。”

“回禀陛下,皇孙殿下在服药后汗出热退,脉静身凉,应是无碍了。”

朱元璋点了点头,缓缓转过身来。

那一双如同鹰隼般的眼睛,直勾勾的盯着蓝太平。

“你觉得熥儿这孩子怎么样?”

面对朱元璋的突然发问,蓝太平内心暗道,“来了,来了。”

“至诚至孝,虽有小瑕,但仍不失为璞玉。”

“哦?那比起炆这孩子如何?”

朱元璋往前逼近一步,一股上位者的威压扑面而来。

蓝太平稳了稳心神,面色如常的回答,“皇次孙殿下少年老成,谦恭有礼,乃一美玉。”

“呵呵,想不到蓝玉竟然生出你这般儿子。”

朱元璋嘴角露出一丝嘲笑。

“谢陛下夸赞,末将有一事还望陛下恩准。”

“何事。”

“末将想接允熥皇孙出宫小住,让他离开这悲伤氛围,对恢复身体有益处。”

朱元璋闻言眉头紧皱,短暂的思考后,同意了蓝太平的请求。

“照顾好熥儿。”

“遵旨。”

经过这么一折腾,时间已经过了子时,朱元璋也回宫了。

他走到殿门口时,回首瞥了一眼,随即转头朝乾清宫走去。

蓝太平缓缓抬起头,看着他的背影竟然有些萧索和佝偻。

相关知识
精选知识 更多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