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诊癌症后,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。
她才六岁。
小小软软的,梳着妹妹头,特别可爱。
家里人都很疼爱她。
但是她性格很内向,有些胆小。
想要什么、受了委屈都不好意思大声说。
等我发现了,引导她,她才会告诉我。
在平时,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随着她长大,都会好的。
但医生说我最多还有半年的时间。
我没有办法等她长大了。
她越是乖巧,我的心里就越是煎熬。
我很怕她将来没有了妈妈,会被别的小朋友欺负。
更怕她没人照顾,或者被照顾得不好。
因为老公和公公婆婆都有些粗枝大叶。
可能没办法关注到孩子的内心。
何况如果将来老公再婚,女儿的处境就会很尴尬。
思来想去,我做了几个决定。
一、在我有限的时间里,尽可能地教会她,如何独立生存。
二、多录一些视频,把能想到的问题的答案都记录下来。
三、给她多留一些钱。
四、每年给她寄出一封信,直到她18岁。
想法很简单。
执行起来却很不容易。
因为我有太多的话想要对她说。
有太多的东西想要教给她。
更有太多的担心!
我知道她在成长的过程中,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。
原本,我可以等她经历到的时候,再慢慢为她解答。
但现在,我只能想到这种方式,为她保存一些微薄的安慰。
我更知道,这些烦恼和困惑,在她成长过程中带来的褶皱,远不是视频里的三两句话就能抚平的。
何况她今年才六岁,她甚至连死亡都不能理解。
她只会知道,我在某一天突然离开了。
她再也见不到我。
我也再无法拥抱她了。
“我将会是她童年最大的缺憾。”
这让我心痛如绞。
比得知自己即将离世的消息更让我难过。
“宝宝,妈妈教你做饭好不好?”
我调好微单的角度,对着女儿拍摄。
她真的很可爱。
长长的睫毛,肉乎乎的白嫩小脸。
大眼睛看向我时,心都化了。
“好是好。”女儿仰头,奶声奶气,“可是妈妈,我为什么要学做饭?”
我忍住酸涩,循循善诱:
“如果宝宝饿了,妈妈又不在家,怎么办?”
女儿激动地跳了跳:“我可以吃零食!”
我顿时哭笑不得。
她还是个小孩子呢。
“还可以让爸爸带我去吃汉堡!”女儿欢快地说。
“那也不能天天吃汉堡呀。”我说。
女儿牵着我的手,天真地仰头看着我。
“可是妈妈也不会天天不在家呀。”
会的。
半年后,妈妈就不在了。
我在心中哀伤地说着。
“以防万一,麻烦你学一下,小吴同学。”
我当了回独裁家长。
听见女儿撒娇耍赖的哼唧声,我心软,但还是不容拒绝地将她牵来厨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