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洪武七年。
杭州府。
崎岖不平的官道之上,一个人数不少的行商队伍,正在向前奔驰。
位于商队中间的马车,由两匹骏马拉着,前后皆有护卫跟随。
马车之中,坐着三个男子。
其中两个年轻男子坐在一起,手上拿着书卷,埋头苦读。
马车走过崎岖的道路,让车上颠簸的很。
这让俩年轻男子,神情都有些难受,不过捧着书的手仍旧是腰杆挺得笔直,目不斜视。
而他们的另外一侧,为首的中年男子,则是不偏不倚坐在马车正中央。
虽说是眯着眼,但能够从他的身上,感受到一股威严气势,不怒自威。
这几人,正是当今皇室。
散发着威严气势的中年男子,是朱元璋。
另外俩人,则是当今太子朱标以及皇四子朱棣。
“这一路上,见到的各种景象,可否有些感悟?”
中年男子突然开口,向着二人询问道。
“父......父亲。”
还带着一些稚嫩的朱棣,犹豫了一下开口道。
“咱们以皇家身份,进行巡视,所过之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景。”
“没有能够想到,微服私访,化为商队之后,所见之处就跟之前大大不同了。”
“荒田无人开垦,百姓流离失所,甚至仍有不少难民,聚集在杭州府中乞食。”
“这些都是我们在之前,所未曾见到过的。”
“四弟说的甚是。”朱标也放下手中的书,神色凝重道,“沿途所见,不少县仍旧是有破败景象。”
“纵然父亲已经免了五年赋税,但大旱之后,仍旧太考虑人治。”
“即便旱灾在今年有所缓解,可若是父母官不做事,就会导致如此情况出现。”
“你们呀,都没有说到点子上。”听完二人的话,朱元璋平静开口。
“要我说,这一路上经过的各个府县,其中的官员,都该杀。”
朱元璋以最平静的语气开口,但说出的话让人心里发毛。
“能够知情不报,将灾后各处,渲染成太平盛世。”
“须知,这可不是一县或者一府之地,就可以进行做到的。”
“从上而下,定然是有一条利益链条。”
“沆瀣一气,蛇鼠一窝,当才是有此种情况。”
“身为百姓的父母官,领着咱发的俸禄,行的却是如此苟且之事。”
“你们说,这样的人该不该杀?”
朱元璋说到这里,语气仍旧是平静的。
只不过,朱标跟朱棣二人,都感觉到马车中的温度都降了几度。
他们对自己父皇朱元璋,很是了解。
知道他越是平静,就越是说明,内心愤怒已经到达了顶点。
天子一怒,血流漂橹。
这种情况出现,就意味着滚滚人头落地。
二人不再回话,开始闷头翻着书页。
朱元璋也不说什么,而是掀起窗帘,将视线转到窗外。
看着到处一片破败景象,心中怅然。
洪武四年开始,南方不少区域,遭遇接连两年的大旱。
这其中,尤以浙江行省为重,导致民不聊生。
要知道,浙江行省以及附近等处,本来在历朝历代都是富饶之地。
因此,也就成了乱世之中,各路人马必争的宝地。
元末之时,更是成为农民军跟元廷争夺的重点区域。
致使乱象十足,兵荒马乱,民众纷纷逃难,十室九空。
这战事平歇,大明建国还未几年,又遭逢如此大难。
朱元璋为此,还免了五年赋税,且让朝廷下放了不少赈灾粮,在各方面进行扶助。
而他此番率众巡视,就是要看一下,浙江行省各处秩序究竟恢复的如何。
只是结果,让他心生怀疑。
他们一行人,所过之处各府县进行招待,都是一片祥和景象。
祥和的有些不像话,根本就不像遭逢大灾之后,所有的景象。
朱元璋性格本就多疑,便是做出决定。
让车驾御辇先行回到应天府。
而自己则是带着朱标朱棣等人,以及此时尚且叫“亲军都尉府”的锦衣卫,乔装打扮成商队,悄然出行微服私访。
这一下,果然之前各府县营造的祥和景象,都露了馅。
朱元璋跟朱标等人所见到的,多处仍旧是一片荒芜破败景象。
原本他们之前所路过的,只不过各地在粉饰太平而已。
这怎能让他不愤怒?
“踏踏踏!”
马车在使劲颠簸了一下过后,脚下的路,突的变得平缓起来。
坐在马车中的三人,最能够有所察觉。
这个年代普遍而言的马车,短途还尚可。
若是长途跋涉,可并不是什么叫人享受的事情。
全国各处的路,哪怕是官路也都崎岖不平,很难行走。
而这个年代马车本身材质又硬,坐在上面颠簸的很,遇到山路更是要把人给颠散架。
尤其是朱元璋他们,伪装成的是一般商队。
所坐的马车,自然不能够太过奢华,不然太不符合身份。
朱元璋征战多年,身子骨还硬朗,能够适应得了。
但朱标跟朱棣二人,可就遭了大罪。
尤其是朱棣,此时才不过十三岁,又不像大他五岁的朱标一样,往日经常跟随部队行军。
自然就是难受的很,只不过不敢叫苦罢了,只敢私下嘀咕。
此时感觉到,马车行驶过的区域,简直如同平地一般,立刻就来了精神。
“父亲,这路怎么突然变平了?”
“这简直是跟来到了应天府一般。”
“不,连应天府之中,都没有这样的好路!”
朱棣有些兴奋,拉住窗帘往外看。
看到宽阔又平整,足足能并排行驶五驾马车的大路,开始喊起话来。
朱元璋此时,也完全注意到了这点。
“前方要去的区域,是钱塘县,这是到了钱塘县的官道之中。”
“知县苏白,咱倒是有些印象。”
朱元璋若有所思道。
“此人是前两年的进士,被分到这钱塘县来当知县。”
“这大路建的,当真宽阔平稳。”
“仅凭此就能够看得出来,这人一定是有真才实干,且很是为民着想。”
“否则的话,将修路的钱,贪墨到己身,岂不更好?”
“我倒要看看,他与其他人,还有什么不同?”
当看到修的四平八稳的宽阔大路,朱元璋从心里面,就给苏白高看了几分。
一行人继续前进。
又过了半个多时辰,外面亲军都尉府之人相告,前方就要到达钱塘县城。
距离不远之时,朱元璋他们,也就从马车之上下来。
一入眼,就是一个很是高大厚重的城门楼子。
都是由青砖打造,最高有十米。
城门入口之处,还有两侧排成老长的入城队伍。
“这城门?”
“怎么修的如此之好?”
“看起来,里面还似乎有瓮城的设计?”
“咱起兵时候,要是遇到这种坚城,不能硬打,只能围城!”
看到钱塘县的城墙后,朱元璋都愣了一会。
甚至于是职业病犯了,下意识的就想象,如果自己要攻打的话,得费多少劲才能做到。
“这确实修的可以。”
“不过......这么长的队伍,都是排队入城的?”
“这得多久,才能够排的到我们啊?”
朱棣只是赞叹了一句。
而后,就将注意力,转到这两条已经排成长龙的队伍中。
忍不住就发了下牢骚。
“钱塘县,我记得人口不多吧?”
“怎么入城的百姓,能有这么多?”
朱标有些好奇。
他们这话,被前面排队的一个老者听到。
“人口不多?”
“那都是老黄历啦!”
“县令苏白上任时候,确实才只有七万人。”
“这么多年,早就到了十八万啦!”
“而且,还有很多进城务工的,经商的,算上这些人还得更多。”
这老者反正在排队,闲聊道。
“十八万?”
“那这样的话,已经规模很大了!”
朱标眼睛一瞪。
大明初期,连年战乱的影响,导致人口凋敝。
一般来说,上十万的县都算规模不小。
这一个钱塘县,有将近二十万人口,很是让人惊讶。
至于老者说的进城务工,他倒是没有太在意。
因为此时,朱棣实在是耐不住性子,带着人往前面去了。
他身为皇子,排队这种事,对他来说实在是稀奇,什么时候排队过?
就是带着人,直接准备插队。
对于他这种行为,朱元璋眯着眼,想了一下也没有阻拦,反而是招呼着朱标,跟上前去。
正好能够看一看,这钱塘县的成色。
“往后边去哈,不允许插队。”
看着这几人,直接越过队伍上前。
守城的高个门丁,立刻上前将其给拦住。
“大哥,我这初来乍到,想快点入城。”
“看看能不能,行一个方便?”
朱棣从兜里,翻找出了一块碎银子,要悄悄塞到门丁手中。
但没想到,这门丁立刻大喝起来。
“干什么?”
“别把那些臭毛病,带到我们钱塘县来!”
“连排队这种最基本的都做不到。”
“没有素质,劝你们还是改道去其他地方吧,不要进我们钱塘县了!”
这高个门丁,高声喝道。
此时排队的其他人,也都冲着这里指指点点。
“瞧这几人,大老爷们的,真没想到啊。”
“排队都不想排,还插队?”
旁边这些人的话语。
让朱元璋三人,脸上都挂不住。
他们什么时候,被这么当众指责过没素质?
都红着脸,退回到队伍后面。
“不错。”
不过,退到后面的朱元璋,却并没有恼怒之色。
“一个地方的风气怎么样。”
“就得看这些小吏。”
“他们都能够做到不收取贿赂,那就说明从上到下,总体官员都不错。”
朱元璋这里点头称道。
俗话说,阎王好办,小鬼难缠,说的就是这个。
他是从最底层,一步步爬上来的,自然对这点就最为清楚。
朱元璋觉得知县苏白,能够将手底下的小吏,管理的都这么好,那本人肯定也差不了。
不过,等到排了老半天队,入城打听到县衙位置,来到县衙门口后。
看着紧闭的县衙大门,朱元璋愣住了。
“这申时才刚刚过去!”
“怎么县衙大门紧闭?”
朱元璋抬头,看了一眼还未落山的太阳,生出一股怒气来。
难道是知县出去办事?那也不能够紧锁大门!
“这位朋友,是远道而来吧?”
“我们知县,申时结束后(下午五点)就放衙了,不办公事。”
“我是主簿,有什么事情,麻烦跟我说一下,我负责记录在案。”
旁边,一个穿着长袍的中年男子,迎上前说道。
“什么?”
“申时之后,就放衙了?”
听完,朱标跟朱棣都愣住了。
要知道,朱元璋自己可是完全的工作狂。
日出而作,日落也不休息,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。
他自己都如此,那对其他官员要求就更是严格到不行。
不说是跟自己一个作息吧,那也得干一整天活才行。
怎么有人,敢这样做的?
“好哇!”
“我还以为,这知县为官清明。”
“没有想到,这知县竟然如此懒惰?”
朱元璋一下子,都被气笑了。
“莫非,是这知县上衙的时间早?”
朱标在一旁找补了一下。
如果早出早归,那也可以接受。
“没有没有。”
“巳时上衙,诸位不要来太早。”
主簿摇摇头,回应道。
巳时,也就是早上九点。
朱元璋算了一下。
一下就给气笑。
“一天上衙时间,竟只有四个时辰?”
“好哇,真好!”
“那明日,我就要过来看看,这知县是何许人物!”
“竟然敢如此懈怠政事。”
不过他话音刚落。
主簿又是摇头,捏着自己的山羊须说道。
“我们知县,每过五天就要休息两天。”
“明日后日就是休息日。”
“诸位不要跑空,还是先将问题,记录在我这里,等到休息日过去后再来吧。”
主簿的话,彻底让朱元璋炸毛。
什么?
这每天上衙时间短就算了。
竟然,每隔五天还要休息两天?
过的也太滋润了吧!
自己给你的俸禄,就是让你这么祸祸的?
本来还以为你是个人物,没有想到,竟然能懈怠政事到如此程度!
......
“准备准备,公子我要去洗浴城洗脚了。”
钱塘县一处颇大的宅子中。
苏白从床上爬起来,伸了个懒腰,向着一旁丫鬟道。
“这生活,倒也不错。”
“至少,还能够双休了。”
苏白笑了笑。
他就是这里知县苏白。
其实,是从后世穿越而来。
正巧就是原主走马上任,刚到钱塘县之时。
一开始,苏白还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。
知县听起来虽小,是正七品。
但实际上,除了没有掌握生杀大权外,那在地方上就等同于一个土皇帝了。
自己前世是当牛做马的社畜。
莫不是老天爷给自己的福报?
但当得知,他所处的朝代是洪武朝后。
苏白立刻人就傻了。
在老朱手底下当官,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!
要吃苦受累不说,还有随时能够掉脑袋的风险。
就在他已经,准备装病不干的时候,却激活了一个系统。
【朝九晚五系统。】
只要按照朝九晚五的时间,在县衙打卡上班,那么就可以获得奖励。
每周有两天时间,在家就能打卡。
由此,苏白就继续了下去。
这好几年的时间,他已经获得了上千份各种不同奖励。
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。
现在别的不说,光他的体质,就已经来到了超人级别。
苏白现在很自信,硬钢一支军队,都完全不成问题。
所以,也就是安之如怡,在这钱塘县继续了下去。
就算什么时候暴露了,自己也是有自保之力,根本不用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