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国,青阳县西边的小石村。
正值秋收时节,临近午时,一共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里,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,家家户户不是在地里忙活,就是在村子中央的打谷场上忙活,就连最最顽皮的熊孩子们,也都被抓去干活打下手了。
这个时代的人,对粮食的渴望都是刻进骨子里的,哪怕是平日里再不懂事的娃,这个时节也都是乖巧听话的。
而小溪家里因为只有两亩坡地,所以早早收完了,现正领着弟弟在村口的小坡上挖野菜。家里的地种的是大黄米,吃的也是。村里家家户户种的粮食也都差不多,偶尔也会种些高粱、麦子、大豆什么的,但就是没有种水稻的。
倒是听村里的人说镇上有卖大米的,但小溪穿到这里六年来,还没吃几回,只在娘亲生弟弟时,蹭了几顿米粥。这让前世放着白花花的大米饭不吃,而天天要减肥的她不禁怀疑,是不是就因为前世的身在福中不知福,所以才被老天爷扔到了这个贫瘠的没听说过的朝代?
是的,小溪是穿越的,还是胎穿,大名叫秦溪,跟前世一样。
前世的她是个孤儿,长大后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大专生,没啥特长,喜欢看小说,也喜欢美食,但身体却是易胖体质,所以很少吃米饭,经常吃一顿好的,就得饿上自己几顿。
唉……真是应了那句话,不作不死。
平时这种操作没少干,也没见有啥问题,那次也不知是哪里不对了,饿完醒来她就有一种被水包围的感觉,周围黑漆漆,暖洋洋,迷迷糊糊中想伸个懒腰,却感觉手脚四处碰壁,当时一下如遭雷击,简直懵成了二百五。
作为一个小说爱好者,这种场景最熟悉不过啊有没有!
这,这……这就跟传说中的胎穿一毛一样啊!果然,随之而来的一些声音也印证这个猜测。
得!作为一个还在娘亲肚子里的胎儿来说,她除了接受现实,还能怎么办呢?她也很绝望的好吧!
但好歹这一世有爹有娘,还有一个爷爷,不用再孤零零一个人生活了。这么一想,倒也是赚了。
之后顺利出生,慢慢成长体会亲情,也慢慢的接触到了这个世界一些信息。当然,综合这些信息之后,小溪就总结出一个字“穷”!
实在是太穷了!以现代人的认知来说,这地方真是穷得没法说,都穷出花来了。
比如说,草鞋。村里人除了成亲祭祖之类的大事外,一年四季基本都穿草鞋。
春秋,穿细草绳编得比较密的草鞋;
夏天,穿编得稀疏露脚趾的草鞋,当然,还有光脚的;
冬天,穿粗草绳编织的厚一点的草鞋,垫点碎布,稍好一点的,就在草鞋里面加个布的内衬,夹层里再塞点芦花保暖,这个叫芦花靴,名字挺好听,但,它还是草鞋!
还有大姑娘小媳妇毛孩子,她们的草鞋,还会有一些装饰。有直接用草绳编织的花样,也有加了五颜六色碎布头,混编而成的花样。总之,以小溪这个手残党的眼光来说,美观精巧不亚于工艺品,如果只是用来装饰的话,还是很惹人喜爱的!
而男人们的草鞋则除了季节之分外,就都以实用牢固为主,毕竟都是家里的顶梁柱,都是要干重力活,没必要整那些花里胡哨的。
至于布鞋,小溪长这么大,只见一个人平日里常穿,那就是村长家的大儿子,在镇上店铺里当伙计的李大柱,小溪叫他大柱叔。大柱叔这份活计因为要迎来送往,需要穿得体面一些,而且在店铺干活,挣钱也多些,不像地里干活那么费鞋,所以也还算穿得起。
这,就算是平日里全村穿着最体面的一个人了。
再说衣服,村里大多数人身上穿衣服都是粗麻布。除了人人身上都有补丁外,基本一件衣裳都有好几个颜色。
有时候,衣服前面是一个颜色,后面可能就是另外一个颜色,两只袖子是一个颜色,领子可能又是其它颜色。总之,大多都是拼接而成,很有现代潮流那种拼色混搭的感觉。
村里人常说“买上三尺布,做件新衣裳”,这新的其实也就衣服的前后两片了,袖子、领子大多还是从旧衣服上拆下来的,不然三尺根本不够做一件衣裳。
住的房子,下半截石头,上半截泥胚,屋顶是茅草,这还算好的,还是占了小石村地理位置的便宜,因为旁边有几个石头多的小山头,不然,就跟其它村子一样只能全土胚了,而这也是小石村名字的由来。
再说日常生活用具,除了种田必备的一些农具外,其它铁器很少见,质量也不咋滴,大铁锅只有村长家有,小铁锅除了小溪家,也没两家有,菜刀也很少,切菜好多都是用薄陶片,煮饭就用陶罐、砂锅之类,也基本吃不上干的。
烧菜基本没油,都清汤寡水煮的,一年吃个一两次肉,过年或秋收买块肥肉在锅里烤出油渣,一罐猪油要吃一年,吃的时候就用油罐里的油布,在锅里擦一下,这!就算是有荤腥了。
所以说,就这样的穷法,是小溪从没经历过,也无法想象的。感觉比起原始社会来,也发达不了多少。
目光所及之处,所有的人从早到晚忙忙碌碌、辛辛苦苦、勤勤恳恳,但最后还是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得不到满足,更别提什么发家致富奔小康了。
别提!真的,想哭!
小说里什么女主穿越王侯官宦之家,天天琴棋书画,吃饱了看帅哥、斗美女,那都是骗人的!
当然,小溪家的家庭条件,单从吃的上来说,在村里还算好的,他们家还是全村唯一一天吃三顿的人家,虽然地很少,但爷爷和爹爹有点拳脚功夫,会打猎,平时吃肉的机会要比村里人多很多。
但从经济状况上来讲,其实也好不了多少,因为地少,就意味着粮少,那卖猎物的钱,大多数就只能用来买粮了,根本存不下多少余钱。
就比如今年,还算风调雨顺,她家两亩坡地总共收了三百几十斤粮食,就这么点还要交税,交完税估计能有个三百斤顶天了。
而他们一家五口人,四十五岁的爷爷秦老汉,二十六岁的爹爹秦大林,二十五岁的娘亲李氏,六岁的她,四岁的弟弟秦雨,哦还有娘亲已经怀孕快七个月了,过一阵还得再加一口。
六口人平均每人半斤一天,也要三斤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也就是说起码一千多斤,他们家才能勉强饿不死。
所以,每次秋收完后,爷爷和爹爹都会进稍微深一点的山里打猎。
当然也不会进太深,来回一般不会超过三天,虽说村子里民风淳朴也算安全,但家里都是妇孺,出去太久总会不放心。
深山猛兽是更值钱,以爷俩儿的武力值来说也没什么大问题,但在这穷乡僻壤,连有没有能出得起价的买主都难说,更何况有家有口之后,行事就不能这么不计后果了。这也是她们家存不下来钱的另一个原因。
所以这个时节,爹和爷爷猎的通常只是野猪,然后以此来跟村里人换些粮食。
一来可以方便村里的乡亲在忙碌的秋收之后,既能省点钱,又能把劳累亏空的身体给补一补,因为镇上肥猪肉要二十多文一斤,而野猪肉则能便宜个四五文;
二来也是秋收过后的粮价最为便宜,这时候小溪家里多囤上些粮食,也最为划算。
一头两百多斤的野猪,杀完两百斤,按十八文一斤算,六文一斤的大黄米可换六百斤。加上自家种的三百斤,这样离一千多斤缺口就只差两百斤了。只要平日里就近再打些野山羊、狍子之类,小溪家的口粮基本就没问题了。
所以昨日一早,爹爹就和爷爷出发去了山里。算算时间,明天也该回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