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贞观,玄武门之变后,身穿囚衣的魏征面对李世民的真诚劝降深吸了一口气。
“如果你肯答应我两件事,我魏征愿意为你的谏议大夫,愿为大唐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
“第一件事,厚葬隐太子。”
“第二件事,无罪释放李秋。”
听了魏征的话,李世民犹豫了片刻后,猛的一挥手,“传朕旨令,追封建成为息王、元吉为海陵王!按礼制厚葬!”
身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幕僚,如今大唐新皇的阶下囚,魏征等人能替旧主争取到这样的一个体面的厚葬,也已经极限了。
李世民能答应此事,也足以证明这位新皇的胸襟。
随后,魏征等建成旧部不禁唏嘘,感激的眼含热泪,纷纷跪倒,“谢陛下隆恩!”
李世民这时扶起魏征:“该说谢的是朕呀。”
“只有礼葬隐太子,才能安天下百姓之心,全朕仁悌之义!你的这条劝谏,抵得上十万精兵呀!”
“只不过,你的这第二件事,朕不太懂。”
“这李秋又是何许人也?”
魏征此时急忙解释,“陛下有所不知。”
“这李秋年仅十七岁,乃是长安城中一没落商贾家的孩子。”
“因当日收留我们四人,从而受了牵连。”
“今天臣之所以答应陛下的招募,绝大多数原因还与这李秋有关。”
李世民此时诧异的扬了扬眉毛,“哦?此话又当怎讲?”
魏征此时叹了口气:“当日臣与王珪、韦挺、冯立等几人面临绝境,就想着以死明志,不料却被李秋那个孩子给拦了下来。”
“然后他告诉臣,臣不能死。”
“当臣问他原因时,他是这样说的,对旧主尽忠,却不知忠于天下,这是小忠却不是大忠。”
“知道守一个人的志节,却不知道为正饱受荼毒的亿万苍生做些益事,这是贤却不是大贤!。”
“这做忠臣易、做大忠臣难,做贤者难、做大贤者更难。”
“如今这大唐百废待兴,强敌虎视,我大唐百姓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我们几个就这样死了,就是对天下,对大唐百姓的不负责。”
听了魏征的话,周围众官员同时轻吸了一口气,李世民也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。
“一个十七岁的商贾家的孩子,就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,实在乃我大唐之幸事。”
“长孙无忌,传朕的旨意,放掉这个孩子,不要为难于他。”
……
另一边,在大唐的监牢内,李秋呲着牙挪动了一下自己的身体,心中哀叹不已。
大半年前,他穿越来到了这个世界,成为了一个家道中落的商户家的儿子。
老父早亡,无亲无故,无依无靠,孤苦伶仃,孑然一身。
当然,这些都是次要的,最主要的一点是,还没有钱……
就在这时,他觉醒出了一个系统,【抗旨才能变强】。
在解读完这个系统之后,李秋差点直接骂娘。
你这不是存心坑我吗?
这可是在古代,皇权无上的时代,抗旨那是闹着玩的吗?除非我疯了吧?!
但是,在过了半年吃糠咽菜的苦日子后,李秋还是没能忍受住魔鬼的诱惑,踏出了抗旨的第一步。
在玄武门之变后,他千挑万选之下,收留了叛党魏征、王珪、韦挺、冯立四人。
魏征就不用说了,未来名耀千古的存在。
王珪,那也是将来大唐宰相之一,命硬的很。
那韦挺和冯立,也都不是无名之辈。
所以李秋的这次抗旨,心中还是有95%的把握能在抗旨的同时保全住自己的。
只不过,他猜对了结局,却没猜中过程。
在受到牵连,被捕下狱的这半个月来,李秋这罪可是没少吃。
被那些官兵拳打脚踢不说,就连皮鞭都被抽了十多下,如今身上的伤口都有些化脓了。
动一动都要疼得龇牙咧嘴。
唉,魏征啊,王珪啊,你们可千万不能搞幺蛾子啊,我的小命可都梭哈到你们身上了啊!
就在他心中祈祷、忐忑之际,长孙无忌在几名下属的陪同下来到了这监牢之中。
长孙无忌的突然间杀至,可是将这里的管事官员惊吓的要死。
这长孙无忌那是什么人?
秦王李世民最要好的朋友,长孙皇后的亲哥哥,这一次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之一。
如今秦王登了大统,这长孙无忌那还了得?
“呦,长孙大人?!”
“不知长孙大人到小的这里来,是为了何事?”
长孙无忌点点头,“你们这里可有一名犯人叫做李秋?”
“年纪十七,犯的是窝藏叛党之罪。”
听见李秋的名字,这个官员明显的脸色一变,就想着将手中的一枚乳白色玉佩往袖子里塞。
那长孙无忌是何许人也,他的这种过激变化自然也引来了长孙无忌的心疑。
随之,也就将目光留意到了他极力掩藏的手上。
“你手上藏的是什么?”
“拿出来我看看?”
见到长孙无忌都发话了,这名狱吏只好有些心虚的将手中这枚玉佩交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上。
“啊,呵呵,也没什么,只是卑职家中的一块把玩玉佩……”
还没等他的话说完,只见到观看手中玉佩的长孙无忌突然间神情巨变,然后无比犀利的眼神盯住了这名狱吏。
“快说,这枚玉佩你究竟是哪里来的?”
“你若是敢说半句谎言,我要了你的命!”
见到一向以稳重、练达,喜怒不形于色著称的长孙无忌如此,他身边的心腹属下都觉得有些诧异。
而那名小吏,更是吓得战战兢兢。
同面前的长孙无忌相比,他卑微的连只小蚂蚁都不如。
也不知道怎地,自己怎么就会突然间惹得这位大人如此大怒?
当日李秋入狱之时,他脖子上戴着的这块玉佩就被这名狱吏抢夺了去,成为了他的心爱之物。
这也是牢房中的潜规则,连李秋自己都认了,只要能在这牢房中少遭点罪就行啊。
而长孙无忌呢,这些年来什么人情世故,大风大浪没见过。
若是换成以往,他是绝不会动怒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这事也就过去了。
这也是他长袖善舞,官场常青树的原因之一。
可是今天却大不一样了,这枚玉佩他认识!
而且又何止是认识?
在十七年前,这枚玉佩就是亲自经他的手找工匠雕琢出来的!
与此同时,在这玉佩的身后,还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!
在十七年前,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孩子出世。
那时候,正处在战乱时期,局势不明朗,条件也非常的艰苦。
为了能给这个孩子带来福运和平安,长孙皇后亲自托哥哥去做的这枚玉佩。
后来,在一次乱战之中,这个孩子也就遗失了,生死不知。
从那时起,李世民心痛万分,长孙皇后更是重病了一场。
直到两年后有了二子李承乾,长孙皇后才勉强好了一些。
可是每到这遗失孩子的生辰,身为母亲的她还是难免伤心落泪,独自的黯然伤神。
而长孙无忌呢,身为舅舅的他,对于自己的这第一个小外甥,也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的。
尤其是当孩子遗失后,他不知道找寻过多少次,都是没有丝毫的音讯。
在他心中,更是早已经将这枚玉佩的样貌,花纹,深深的印在了心里,脑海里。
哪里想到,十七年后,竟然就这样突然的,让他再一次找到了这枚玉佩的线索。
这种境况,又怎能不让他情绪激动和失态?
面对着长孙无忌的喝问,在惊慌之下,这名狱吏也就只好唯唯诺诺的说了实话,“长……长孙大人……”
“这枚玉佩就是您刚才要找的那个李秋的。”
“我也就是看这玉佩还不错,就先替他保管上几天……”
此时的长孙无忌眉头深皱,“李秋?!”
“快带我去见他!”
随后,李秋也就见到了这位同样是青史留名,位列凌烟阁第一位的大唐名人,长孙无忌。
而另一边的长孙无忌,在见到了李秋的样貌后,难以自禁的整颗心都跟着急速颤了颤。
像!
实在是太像了!
李秋的样貌,同他的妹妹长孙皇后,是有几分神似的。
此时此刻,长孙无忌心中隐隐有种感知,就是这个孩子了,绝对错不了!
在愣神了半晌之后,长孙无忌在旁边下属的提醒下才回过神来。
“你,就是李秋?”
见长孙无忌发问,李秋也是呲着牙忍着疼痛施礼,“罪民李秋,见过长孙大人。”
见他如此,长孙无忌一眼就看见他身上破损的衣服和一道道伤口。
随之转身怒视了那名狱吏一眼,盛怒之下的呵斥,“他这么一个孩子,你们居然对他动刑?!”
这一声怒斥,差点把这狱吏和几名牢头儿的魂吓飞掉。
急忙的解释李秋身上的伤是被捕时打的,跟牢房他们无关啊!
接下来,长孙无忌也懒得同他们废话,急忙安排人给李秋扶出了牢房,找了外面一间干净的屋子。
这个过程中,长孙无忌也旁击侧敲的问了不少李秋身世的事情。
李秋也就如实的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一下。
自己是长安城中一户商贾家的孩子,如今家道中落,就剩下了他自己,还有一位五旬年纪的老仆人。
随后,长孙无忌安排人给李秋疗伤,而他自己,则是拿着那枚玉佩火急火燎的进了宫。
……
在宫中,当看到长孙无忌如此焦急,满头大汗的模样,长孙皇后也是蹙眉询问。
“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,竟让兄长如此急迫?”
长孙无忌边喘气边摆了摆手,然后就将那枚玉佩给拿了出来。
“皇后啊,你可曾认得这枚玉佩?”
随后,长孙皇后也就将那枚玉佩给接了过来,下一刻,同当时的长孙无忌一样,顿时是脸色大变。
“兄长!”
“这玉佩……难道是???”
“你又是从哪里得来的这玉佩?”
长孙无忌此时长叹一口气,“没错,就是这枚玉佩,不会有错。”
“就连上面的那个图案,都是我亲眼看着工匠一笔一笔刻下来的。”
随后,长孙无忌也就将今天关于李秋的事情经过同长孙皇后说了一下。
“虽然我见这个孩子,与妹妹你有几分神似。”
“但此事甚大,切不可出任何的岔子。”
“在我印象中,那个孩子身上是有胎记的吧?”
“不知道妹妹你,可曾还记得?”
说到这里,长孙皇后的眼泪直接掉了下来,边摇着头边说道:“这种事情,又如何能忘?”
“兄长可知,我在梦中梦见过他多少回?”
“在那个孩子的后腰处,有块梅花形的胎记,且在那胎记不远处,还有一个疤痕。”
“若是这些都能对上的话,就绝对错不了了……”
“兄长,那个孩子如今在何处,你快带我去见他!”
……
大概半个时辰后,长孙皇后秘密乘坐长孙无忌的车撵,一同来到了关押李秋处。
片刻后,被人紧紧的蒙住了双目,赤裸着上身的李秋被带了上来,站在那里等候问询。
等闲杂人等全都退去,长孙皇后这才从屏风后面绕了出来。
心中无比紧张地缓缓走近李秋。
随后,她也终于见到了李秋后腰处的那块梅花形胎记,以及旁边不远处的那块独特的伤痕。
这一切,同她心中的,记忆中的都是一模一样,唯独是变大了些罢了。
此时此刻,她已经完全能够笃定,眼前的这个少年,就是自己十几年前遗失的那个孩子啊!
看着此时长孙皇后泪如雨下的伤心模样,长孙无忌也就知道了最终的答案,心中同样悲伤、唏嘘的同时,急忙上前去扶住自己的妹妹。
可能是长孙皇后情绪过于激动的缘故,她不小心触碰到了李秋的后腰。
也导致李秋觉得有些痒,下意识的一动又连带着抻开了身上刚刚上过药的伤口。
顿时就有些许的鲜血流了出来。
这一下,可是将长孙皇后吓得花容失色,心疼的嘴唇都不禁有些颤抖。
之前自己的注意力,全都在李秋的后腰胎记处。
直到现在,她才注意到此时李秋身上的那些恐怖的,都有些流脓的伤口来。
仿佛李秋身上的每一个伤,都刻在了长孙皇后的心上一般。
眼看着场面有些控制不住,长孙无忌急忙将长孙皇后拉走,离开了这里。
另一边也吩咐最心腹的手下,将李秋释放,好生安置。
在回到了皇宫中后,长孙皇后哭的是伤心欲绝,悲痛不已。
直到哭了好半天,她才埋怨起长孙无忌来,“兄长,如今我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孩子。”
“你为什么不让我们母子相认,非要将我拉回宫中?”
长孙无忌此时深深地叹气一声,“唉,皇后啊,你跟李秋,你们母子相认不得啊!”
“你也不想一想,现如今,陛下登基,刚刚册封完承乾做太子。”
“这时候,你又突然间认了一个长他两岁的哥哥出来,这势必会给本就不稳的朝局又带来一个不小的麻烦。”
“所以这件事,我们只能徐徐为之,急不得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