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书法 >

嫡皇孙再此,三十年换一个盛世大明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朱元璋常兰小说大结局

书法 2024-07-29 09:14:31

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初三。

太子东宫楚秀轩,一个衣着华贵的少年,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充满稚气的脸瞠目结舌。

"卧槽!这是穿越了吗?开局就要死爹?玩我呢!"

大波大波的信息涌入脑内:洪武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,朱标重病不治而亡,朱元璋谋划立朱允炆为皇太孙,为了给朱允炆将来登基扫清障得,制造了蓝玉案,绝大部分淮西勋贵被杀。

朱允炆顺利登基后,在齐泰/黄子澄/方孝孺鼓动下削藩,燕王朱棣造反,朱允炆不知所终,朱标第三子吴王朱允熥被朱棣关入凤阳高墙,一直关到三十九死……

少年脑袋瓜炸裂般地疼,心情慌乱又新奇,嘴角生出一抹苦涩的笑意。

朱允熥,明朝最尊贵,最没有存在感,同时最悲催的皇孙,没有之一。

对面挂着一张画像,正是前身的生母太子妃常氏,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四岁,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正定定地看着他。

朱允熥瑟瑟发抖。

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,朱雄英是怎么死的,常氏是怎么死的,短短两三行就带过了。

有妈的孩子胜过宝,没妈的孩子不如草。

在尔虞我诈的深宫之中,一出生亲妈就死了,原身毫无意外地长偏了。

在大本堂里,原身和三府朱济熿、四府朱高煦、五府朱有炯,合称"皇明四害"

齐泰、黄子澄、方孝孺屡屡到朱标跟前告状。

朱标人前是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,可在朱允熥面前却摇身一变,成了咆哮的恶龙。

"你要是再跟高煦、济熿、有炯玩,小心我打死你!“

"那我还能跟谁玩?"

"跟允炆不能玩吗?跟高炽不能玩吗?跟着好人才能学成好人,跟着坏人一准学成坏人。高煦、有炯坏透了,你天天跟他们缠在一起,能是什么好东西?"

允炆聪明乖巧,背书极快,高炽忠厚木讷,循规蹈矩,这俩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。

洪武二十年,朱元璋召秦府、晋府、燕府、周府、楚府的世子、王子进京,在大本堂读书。

这些金枝玉叶的皇家贵胄,可把大本堂闹了个底朝天。

最坏最不省心的,非朱允熥莫属。

最乖最听话的,非朱允炆莫属。

齐泰的口头禅是:"三殿下,你看看二殿下。"

朱允熥几乎每天都是挂着彩回来的,毫无皇孙该有的样子。

管教几次后,朱标很快失去了耐心,心里暗自叹息,这孩子随他外祖啊,满身的匪气,念书一窍不通,打架样样在行。

顽劣也就算了,最让朱标怒不可遏的是,朱允熥居然跟着朱高煦朱济熿朱有炯去秦淮河找姑娘!

才多大一点点,竟是这种品行!

朱标闻讯,差点一头栽倒在地,恶狠狠地对蒋瓛说:"皇家的脸丢光了!祖宗的脸丢光了!去,把那个畜牲给我抓回来,如果他已经把自己给玷污了,你就挖个坑把他给活埋了!"

蒋瓛飞奔而去,在最后关头保住了朱允熥的童贞,顺手灭了大半条秦淮河,河水中漂满了白花花的女人的胴体。

轻易不发火的朱标气坏了,把四个害虫吊起来打,又派人过去把老三老四老五臭骂了一顿,然后气呼呼在床上躺了三天。

从那以后,朱标对朱允熥厌恶至极,再也不肯正眼看这个大逆不道的儿子。

泥马!原身可真是个坑货啊!挖的这个巨坑,可怎么填啊?

朱允熥头痛不已。老朱捧的是朱熹,朱熹讲的是"存天理,灭人欲"

堂堂皇孙,小小年纪组团去秦淮河找姑娘!

这,也太丢人了吧!

哎!

朱允熥长叹一声。

前世不过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,上完小学上中学,上完中学上大学,报志愿的时候啥也不懂,报了个历史系,上完大学才知道掉天坑里了。

工作是找不到到,于是去当兵。在部队里没日没夜苦学,终于考上了梦寤以求的军医大!

终于逆天改命了,灿烂的前程正在前方招手,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一场车祸使得所有美好的愿望化作泡影。

老天可怜,居然捡了个重活一世的机会,一定要活得有声有色。

想起前世的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,一幕幕场景浮现在眼前,朱允熥痛得心如刀绞。

从今以后,我就不再是那个我了。

"三爷!"一个细皮嫩肉的小太监蹭到朱允熥身边,低声说道:"太子爷病了这么久,二爷天天守在太子爷房里,端茶倒水,倒屎倒尿,宫里宫外人人夸二爷孝顺,三爷也该学学二爷。"

朱允熥看了小太监一眼,在记忆中搜寻小太监的名字。

富贵,十三岁,原身从小到大的玩伴,忠诚度100%

但原身生性顽劣,有事没事拿富贵寻开心,良心大大地坏。

朱允熥拧了拧富贵的脸蛋,"今后不许叫我三爷!"

富贵不解地问:”那叫什么?"

朱允熥挑了挑眉,"叫二爷!只有我,朱允熥,才是正儿八经的皇太子嫡次子。我哥是大爷,我是二爷,朱允炆那个小娘养的啥也不是。"

富贵竖起大拇指,"二爷说的太对了!我就是这么跟吉祥说的,吉祥说我胡说,还想打我呢!"

朱允熥怒道:"打你?敢动你一根汗毛,看我不剥了他的皮。"

说着,狠狠甩了甩袖子。

"走,去太子宫里去。"

这才是二爷该有的样子!

富贵心里倏地流过一道暖流,亦步亦趋跟在朱允熥后面,大踏步往咸安宫走。

虽然只穿越过来三天,朱允熥己经真切感受到朱允炆和吕氏卑劣的德性了。

吕氏很会装,她的爹是蒙元降臣吕本。吕氏一手茶艺出神入化,在朱标面前一副温柔恬静贤妻良母的样子,宽容又仁慈,知书又达礼,堪为天下女子的表率,深得朱标的欢心和宠爱。

可是在朱标看不到的地方,吕氏立马换了一副面孔,鼻孔向天出气,脸上能刮下二两霜下来。

这样的女人,能生出什么好儿子?

朱允炆愚蠢而虚伪,除了夸夸其谈,啥也不会。

蠢没什么,但蠢而不自知就坏事了。

削藩能把自己削没了,真是个人才!

洪武朝一共三十年,朱元璋后二十年都在苦心大练兵。

到朱元璋去世前,留下的是一支规模庞大、装备精良、训练有素、能征善战的強大军队。

这些本来应该用在拓边的精兵强将,却在四年内战中损失殆尽。

靖难之后,绝大多数武臣家族断了根,为江南文官集团夺权扫清了最大障碍。

朱棣自任征北大将军,五清沙漠,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。一个张辅,放在洪武年间,就永镇安南了,可朱棣实在舍不得,导致安南得而复失,损失无可计量。

四年靖难,朱元璋二十年苦心整训的绝大部分军事骨干灰飞烟灭。

其中包括,南京两支禁卫骑兵主力,御前豺韬卫和河州卫在京西番铁骑

更致命的一点,就是庞大的皇族宗室完全成了负担。

朱允炆愚蠢短视,贸然削藩,成功作死。

朱棣以小宗伐大宗,虽胜犹败。

如果养了强兵又不能出去打仗,强人一旦死了,内战就不可避免了。

朱标之死,改变的是整个中原华夏的命运。

赵勉仰望着朱允熥。

认出这位爷就是鼎鼎有名的三皇孙,在学堂里领着三府四府五府那几个世子、王子,无所不为,把齐泰/黄子澄气得提桶跑路,方孝孺一口气跑到了四川,原本准备跑到云南的,被蜀王给留下了。

朱允熥自告奋勇帮户部整理账目,可把赵勉吓得不轻,连忙叩头道:"户部的账目十分繁杂,不敢劳动殿下,还是臣等细心去做吧。"

朱允熥哂笑道:"方法不对,努力白费。不信你们再做一次试试看,还是错误一大堆。"

赵勉心里一惊,的确,就算再做一次,还是保不齐会出现许多错误,到那时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。

看来,三皇孙是懂行的!

他连忙热切地说道:"请殿下讲得详细些。"

朱允熥道:"今天太晚了,我还有别的事要办,明天一大早,我去户部教教你们,保证你们一学就会。"

第二天,户部上上下下的官员起得绝早,齐聚户部大堂,静候三皇孙大驾光临,一直等到日晒三竿,也等不到朱允熥的人影。

户部左侍郎傅友文对赵勉说道:"三皇孙不会是说着玩的吧。"

赵勉哭丧着脸说道:"大概就是吧,不用等了,赶紧开始干活吧,七天期限到,咱们就死定了。"

众人刚刚散开,朱允熥就来了。

赵勉连忙将他迎进正厅,双手奉上好茶。

朱允熥笑道:"赵尚书,我不是来喝茶的,是来救你们的命的,我的时间很紧,快把户部的账房先生们都叫过来,我教给他们一套记账、算账的法子,又简单又准确,就算是出了错,也能轻而易举查出来。"

赵勉在户部任职近十年,从小小的户部六品主事,一步步升到从一品户部尚书,从来都不知道能有什么方法这么好使。

他急切地说道:"殿下稍待,我叫几个资深的老手过来。"

朱允熥在一张大纸上写下了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,又在每一个汉字下面对应地写下了0123456789,说道:

"每个字下面的符号,叫做阿拉伯数字,是大唐时期的大食人发明的,唐玄宗时期就传入了中原,但一直没有得到推广普及。

用阿拉伯数字计数,比用汉字计数简单多了。

比如,浙江土地用汉字计数,是二千三百九十四万六千七百六十五亩,如果这里面漏写一个字,就大错特错了,而且即使知道漏写了,也非常难以查出来。

如果再把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的土地累加起来,在抄和加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出错。"

赵勉连连点头,"殿下所说的,户部的人都有切身体会,却无法可设。"

朱允熥笑道:

"那就改用阿拉伯数字计数。

比如,浙江田亩数2394,6765亩

福建田亩数1321,7096亩

广东田亩数998,4546亩

这样记是是简单明了得多?"

算筹和珠算用了上千年,户部的这些账房老手根本不相信朱允熥的法子好使。

赵勉原以为是什么好法子,没想到会是个这,失望的神情全都写到了脸上。

朱允熥道:"哪个法子好,比试一下就知道了。"

赵勉拿出去年户部的账目,朱允熥一人对战户部的十名账房老手。

算盘珠子像雨点一样响得不停,朱允熥气定神闲,拈着一只毛笔在纸上写写算算一番,小半个时辰就将账目整理得清清楚楚,然后将笔一扔,头靠椅背上打盹。

十名户部账房终于合力将账目算清楚了,一对数字,朱允熥每一笔账都与他们算得分毫不差。

神算子!三皇孙就是神算子!

户部大堂瞬间沸腾了。

赵勉恨不能跪下来叫爹。

朱允熥又教给他们加/减/乘/除/平方/立方/开方的等号,以及α/b/c/d/x/y/z。

户部的官员无异于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,原来记账可以这样记,算账可以这样算。

朱允熥亲自示范,将厚厚的几十页账目,整理成了薄薄的四五页,简洁明了,一目了然。

户部的官员争相传看,发出一声声惊叹。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臭名远扬的三皇子竟然是一个户部奇才,人人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,看来,三皇孙并不像从前传说的那样不堪。

朱允熥站起身来,弹了弹衣襟上的尘土,说道:"你们照着我的法子,试着做的。"

赵勉拉住朱允熥袖子说道:"殿下的法子虽好,却也不是两三天就能学会的。陛下掷下严令,限七日之内完工……"

朱允熥笑道:"无妨,我替你们说说。我还有事,我先走了。"

户部上上下下无不感恩戴德,成了朱允熥的死忠粉,簇拥着将他送出户部大堂。

朱允熥又一头扎进楚秀轩,继续鼓捣抗生素,一直忙到天快黑了,才记起饥肠辘辘。

他大踏步走到了乾清宫门外,径直往里走。

宫里人人长了一颗富贵心两只势利眼,谁受宠谁不受宠门清。

朱允熥一跨进乾清宫大门,就有成堆的老太监来巴结,三爷长三爷短叫得甭提有多亲热。

朱元璋正生气地嚼着茶叶,老太监来报:"皇爷,三哥儿来了。"

朱元璋笑眯眯道:"叫他进来。"

朱允熥边往里走,边卸掉帽子,脱掉袍子,老远就叫:"爷爷!爷爷!饿死我了!饿死我了!"

朱元璋忙命传膳。

不一会功夫,抬上满桌子山珍海味。

朱元璋:"天那么热,捂那么严实干什么?脱了。"

朱允熥:"不好吧。"

朱元璋:"怕什么?脱了。"

朱允熥脱了衣服,露出瘦弱的身体。

朱元璋粗糙的大手抚摸着他的后背,喃喃自语:"太瘦了,这哪成。"

朱允熥连肝了三天三夜,大蒜素己经提炼得八九不离十了,只需要再脱水两天,就可以外用了。

吃完饭,朱允熥就困得不行,打着哈欠道:"爷爷,我回去歇午觉了。"

朱元璋道:"爷爷也要睡了,你跟爷爷一起睡。"

"我怕吵着爷爷。"

"无妨。"

朱允熥实在太累了,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。

朱元璋抚摸着朱允熥光滑细腻的小胳膊小腿,想起朱标小时候的样子,禁不住悲从中来,两颗浑浊的泪水夺眶而出,落在朱允熥脸上。

朱允熥翻了个身,继续哼哧哼哧大睡。

朱元璋披上衣服,叉着腰,踱了出去。

一个老太监躬着腰走过来,低眉顺眼说道:"皇爷,二爷来了。"

朱元璋皱着眉,不耐烦地说道:"他来干什么?"

老太监道:"二爷说,难得进一回京,想看看皇爷。"

朱元璋气咻咻道:"我又不是十八岁的大姑娘,有什么好看的?叫他滚,少来烦我。你就跟他说我还活着,不劳他挂心。到了陕西,多杀几个人,多放几把火,多给祖宗脸上抺黑,我就谢他老人家了。去!"

老太监出去了半刻钟,又回来小声说道:"皇爷,二爷说,还是想父子见一见。"

朱元璋骂道:"反天了!老子说话不管用了!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,没安好心。他就是想看看我死了没,不让他见个活的,他是不会走的。叫他进来,看我怎么揍他!"

相关知识
精选知识 更多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