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二十五年!
应天府!
紫金山秋意瑟瑟,枯黄的树叶将东陵太子墓深深掩埋。
一个背影落寞的老人轻抚着墓碑,眼泪决堤。
“咱的皇儿,也不愿听咱解释一句,就离咱而去了!”
“咱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大明百姓啊!”
“如今百业待兴,世间苍凉,百姓连吃饱饭都是件奢侈的事情,可那些仗着打过几次仗的勋贵,在民间为祸百姓,不可留啊!”
“留着他们......最后害的终究是百姓啊!”
这位泪眼婆娑的老人,正是开局一个碗,以乞丐身份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!
此刻年近花甲的他,已经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,更是在半年前失去了最信重的长子朱标。
如今面对的不止是丧子之痛,更是后继无人的苍凉。
朱标聪慧过人,是朱元璋心目中唯一的皇位继承人,承载了他所有的期望。
可是因为政见不合,他忍不住训斥了几句,哪知道朱标心情郁结之下感染风寒,最后遗憾离世。
这让朱元璋大受打击,整个人瞬间苍老了十岁。
“皇儿!”
“即使你不能继承皇位,咱也要让你的孩子继承皇位!”
“虽然允炆年纪尚小,但胜在孝顺,咱已经把决定把他立为皇太孙!”
朱元璋掷地有声的说道,最后目露柔光。
“皇儿你天性良善,生前便劝咱施仁政。”
“这几年咱也日渐宽容,但今天......要和你说声抱歉了。”
朱元璋的目光一禀。
“允炆还太小了,君弱臣强,日后恐怕被人当做傀儡。”
“为了让允炆稳当的坐在这个位置,那些不服管的人......咱必须除掉。”
“只有这样,咱才能安心把皇位传给允炆!”
朱元璋说完,抹去眼角的泪水,颓然的走向山下。
在出现在山脚下静候的众人的前一刻,再扫去一身颓意,挺直肩背,目露狠厉。
在陵寝,他是一位父亲。
来到山下,他是大明的皇!
从黄袍加身的一刻起,他身上担着的就是君王的重担。
护卫首领看到朱元璋走下来,立刻上前行礼,欲为他披上披风。
“皇上,秋风瑟瑟,请披上披风,以御寒气。”
朱元璋一摆手拒绝了护卫首领的好意。
“无妨,这点风咱还看在眼里,都别跟着了,让咱一个人走走。”
“是!”
朱元璋漫无目的的游荡在官道上,忽然闻到一股奇特的香味。
空腹一上午的肚子,此时也发出不满的声音。
朱元璋顺着香味寻了过去,看到一户小院,上前敲了敲门。
一位青年打开门,看到门外的朱元璋,愣了一下行礼道:“请问长者有何贵干?”
看着青年的样子,朱元璋脸色大变, 颤声道:“雄英?”
身为大明皇帝,朱元璋光儿子就有二十几个,孙子更是上百人,这么多小辈之中,他最喜欢的是朱标的嫡长子——朱雄英。
可惜朱雄英在年仅八岁的时候,因病逝世。
朱元璋因此辍朝三日,并为他追封虞王,谥号为“怀”。
但是重视的皇太孙在下葬当天墓穴就被盗墓贼挖开。
所有陪葬品被盗走不说,连朱雄英的尸体都没了!
为了不被天下人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,怒火中烧下的朱元璋还是下令压下此事。
但之后从未放弃搜寻朱雄英的尸首。
今日看到和朱雄英九成相似的青年,朱元璋心里又是震惊又带着一丝喜悦。
如果朱雄英还在世,他现在所有的烦恼都不是问题。
毕竟朱允炆只是次妃吕氏之子,其父只是朝廷上的一位小官。
但是朱雄英是后世被称为孝康皇后的常氏,身为开平王常遇春嫡女,地位非凡。
说白了,选择朱允炆作为皇太孙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。
出身算不上显赫,性情比朱标还要乖顺,难能可贵的孝顺,在朝堂的武将面前不值半分钱,更难以压制九边的藩王。
也正因如此,朱标逝世半年有余,朱元璋决心将朱允炆推上皇太孙的位置。
为了让朱允炆在这个位置上坐的更安稳,朝堂不得不迎来一场血洗。
虽然是为朱允炆能在皇位上掌握话语权,实际上,对大明也是一次重创。
将来北方战乱,大明或许会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。
可要是朱雄英还活着,就能改变这一尴尬境地!
有开平王常遇春和凉国公蓝玉两大助力,朝廷上的武将也多半会蛰伏于皇位之下。
不过,这一切美好愿景实现的前提是,朱雄英还活着!
否则......
朱元璋不想去思考否则的下文,他目光灼灼的看着青年,恨不得当场滴血认亲。
但是他半生黄袍加身的冷静并没有离家出走。
朱元璋拱手笑道:“只是偶然间路过,被这股奇异香味吸引过来的老人罢了。”
“打扰小哥了,还望见谅。”
青年也对朱元璋笑道:“您言重了,不过是我捣鼓出来的吃食,您若有意,请进来一同品尝。”
朱元璋心里直拍手称赞,这不正是他所想的,他强压着心中的惊喜,走进小院。
小院大门正对着大敞的客厅,木桌上放着一个铜锅,里面煮着红色的汤料,周围是一圈配菜。
浓郁的香气不断钻入朱元璋鼻中,他不由得咽了咽口水。
“在下朱瑜,敢问老丈怎么称呼。”
“朱瑜?”
朱元璋心下惊诧面上不显:“免贵姓元,名国瑞,小哥称咱为老元便可。”
朱瑜哪敢直呼老人老元,连连称不,“那元老路过此地是为何事?”
朱元璋坐下来之后,越看朱瑜越像早早离世的朱雄英。
听到朱瑜的话,笑道:“来看一位故人,恰巧路过,倒是小哥不像是本地人啊。”
朱瑜面色一僵,连忙道:“老丈何出此言?”
他心里汗如雨下。
朱瑜确实不是本地人,甚至不是这个世界的人。
十几年前,他一觉醒来竟然在一个坟墓里。
没携带前世任何高科技,只有脑海中有一个仓库,偶尔会随机给他掉落点东西。
他醒过来时身上一丝不挂,好不容易从盗洞钻出去,正赶上黑天携着暴雨,一个脚滑从山上摔下去。
再醒过来已经在这马家庄了。
朱瑜谎称失忆,在马家庄留下来了。
本来想回山上找找关于自己身份的线索,没想到有捕快来询问倒霉贼的事情。
朱瑜哪敢说自己就是墓里爬出来的,只好作罢。
毕竟,在古代,盗墓可是要砍头的大罪!
朱元璋看到朱瑜一瞬间的慌张,心里一阵惊喜。
这孩子果然如他所料不是本地人。
朱元璋带着期许问道:“小哥不是这马家庄的人,是哪里呢人?”
朱瑜笑道:“老丈说笑了,我可是从小就在马家庄长大。”
朱元璋心想你这骗人骗的也太不专业了。
马家庄,有个姓朱的人,怎么想都不可能啊。
不过,朱元璋也没有多说什么,乐呵呵动起筷子。
一口下肚,眼前一亮,辣味钻进菜里堪称绝妙的搭配,在口中蔓延开麻、辣的感觉,不由得让人食指大动。
“这世间,还有如此美食!”
“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,我称它为火锅。”
朱瑜道,心里感叹还好转移了话题。
朱元璋美滋滋的吃着火锅,余光瞥到床上的《大明律》,目光一凌。
轻咳一声,问道:“看来小哥也研读过大明律,小哥对大明律是怎么看的?”
“是否......也认为大明律太过严苛?”
朱元璋问完心里一阵忐忑,毕竟儿子朱标就是因为认为大明律太过苛刻,和他意见相左。
现在看到酷似孙子朱雄英的青年,他当然期待得到肯定,甚至是支持。
就算这个青年可能只是长相酷似,他也能得到安慰。
“确实有些苛刻。”
朱瑜淡淡道。
朱元璋拿着筷子的手一顿,忽觉手上的筷子有千斤重。
儿子和酷似孙子的人都认为他的大明律过于严苛,难道......错的真是咱自己?
朱元璋心生挫败和自我怀疑之时,朱瑜的声音再次响起。
“但是也要根据时势再做判断。”
朱元璋听闻此话,眼睛亮了起来,心里再次燃起些许希望。
“那小哥看来,大明现在?”
朱瑜放下筷子,看着朱元璋认真道:“先有蒙元迫害我华夏百年,不止是礼仪文明,更迫害了民心。”
“元末年间,更有百姓吃不饱穿不暖。”
“我大明于此危难之际建立,必定要抹杀过去的横祸。”
“否则,就算能吃饱穿暖,民心也保不住。”
“如此乱世,如果不用更为严苛的法典,百姓如何过上好日子!”
“所以,就算大明律有严苛之处,也是出于眼下大明的国情施行的。”
朱元璋听完直拍手称赞。
“好!”
“说得好啊!”
“先生这番话,和咱的想法分毫不差!”
朱元璋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。
这天下乱臣贼子那么多,咱不动手受祸的终究是百姓啊!
乱世,就该用重典!
放走该杀之人继续祸害世间,那才是大恶!
朱瑜皱眉继续道:“不过,可惜啊......”
“可惜?”
朱元璋立刻被勾起好奇心。
这青年刚刚还说的好好地,现在又在可惜什么?
“只可惜太子逝世的太早了!”
“如今圣上是百年难遇的明主!”
“虽然知道乱世应当启用重典,但也没忘了百姓不能一味苛刻待之。”
“圣上是想用自己执政的时间为大明打下基础,明知这会招来许多人的仇恨,他也坚持下来了。”
“未来太子继位,制度、规矩都摆好了,只要太子再施行仁政,就能收获天下百姓的人心,为大明创下万世辉煌基业。”
“所以......可惜啊可惜!太子因病逝世,让当今圣上的计划功亏一篑。”
朱元璋听完眼泪刷的留了下来,放下筷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哀叹。
“小哥说的对啊!”
“咱也心痛万分,太子的逝世就是咱心里的疤啊!”
朱瑜看着面前老人痛哭流涕,不由得愣住了。
这老人,还是个爱国志士?
但这破落山村,就算在这大表忠心,也没人颁个一官半职的给他啊!
而朱瑜,虽然对于太子病逝感到惋惜,但也只是惋惜。
他也不是华佗能起死回生。
皇帝嘛,谁当不是当?
就算朱标没当上,也还有朱棣呢。
虽说朱棣在任期间,大明百姓的日子过的不咋地。
但也绝对是国力强盛,而且重视军事,在当时的东亚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。
虽然没有朱标在位的完美剧本,但朱棣绝对是功远大于过。
“元老,这朱标是您的亲戚?”
“对啊!”朱元璋下意识开口道,但随即立刻改口,“不是!咱哪能和太子攀上关系!”
“那您哭得这么悲壮?”
“唉......咱也刚死了孩子,如今孤身一人,和圣上感同身受!”
“这么惨啊......”
朱瑜看老人哭得实在可怜,不由得开口道:“元老别哭了,如果您没有其他家人,以后就住在这里吧!”
“放心,只要我还在,绝对饿不到您的!”
朱元璋听后心里感动,同时涌上来更多惊喜。
这青年良善的性格,跟朱雄英一模一样!
“孩子,咱如果跟你过,你家中长辈能同意吗?”
朱元璋眼睛一眯,开始暗搓搓试探朱瑜的身世。
朱瑜丝毫没有察觉,毕竟一个半只脚在棺材的老人家,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?
然而,他眼前的可不是什么‘悲惨的老人家’,而是披着羊皮的老狐狸了!
“唉,不瞒您说......”
“我其实家中没有长辈,也是孤身一人在这生活。”
“当初被马家庄的人救助,之后就在私塾教书,也能生活下来。”
朱元璋心如擂鼓,继续问道:“那你是怎么来到这马家庄的?”
朱瑜看着老人也是孤家寡人的,一时间放下了警备心。
目光深沉的看着紫金山,又回想起刚刚穿越过来的雨夜。
“元老,如果我说,我是从墓地里钻出来的,你信吗?”
朱元璋一脸震惊,“什么?你、你…你是从墓地里钻出来的?!”
朱雄英尸首至今仍未找到,如同梗在朱元璋心口的一根刺。
就算每天向锦衣卫施压,可那帮贼人像是一群泥鳅,至今都没有消息。
这些年朱元璋把大明所有的盗墓贼都打压一遍,依旧没找到朱雄英的尸体。
每次夜半惊醒,想到自己的孙子没办法入土为安,他就一阵痛惜。
但是!
如今朱瑜的出现点燃了朱元璋另一种希望!
他的孙子,可能还没死!
之前只是被太医误诊,在墓地里醒过来后遗落到民间。
虽然这种可能性太低了,但只要有一丝丝希望,朱元璋也不会放弃探寻!
“小哥若真是从墓地里爬出来......”
“可还记得,那墓里是什么样的?”
朱瑜摇头。
“时间太久记不清了。”
“我都不记得我是为什么在墓地里面了。”
“而且那晚倾盆大雨,周围太黑了,连方向都分不清。”
“我甚至失足从山上摔了下来,现在胳膊腿都在,就已经很幸运了,哪还会记得自己是从哪钻出来的。”
朱元璋越听越是心疼,最后情难自已的拉起朱瑜的手。
“你放心!”
“以后你就是咱的好大孙!”
“只要咱还活着一天,就一天不会让你受到委屈!”
“额......”
朱元璋的热情让朱瑜吓了一跳,自己是答应给他养老,可从来没说要当他孙子啊!
再说,他家是有矿还是皇位缺人,凭什么认他当爷爷!
“元老,你们家是有矿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