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
我无意发现,我家的户口本上只有三个人的名字——
爸爸妈妈和我。
我疑惑地去问我的双胞胎姐姐,为什么没有她。
「你搞错了,妹妹。」
那张与我一模一样的脸笑盈盈地看着我。
「在这上面没有名字的人,是你。」
01
我看着手中摊开的户口本,有些疑惑。
薄薄的户口本,被我翻来覆去地,翻了十余遍。
可无论我怎么找,也没有找到属于姐姐的那一页。
我不解,拿着那本户口本,敲响了姐姐的房门。
我和姐姐是同卵双胞胎。
除了出生的时间不同外,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。
听家里的保姆说,从我们出生起,母亲就有着如心病一般的强迫症,一定要将我和姐姐装扮得完全一致。
就连头发上的发夹位置,都不能有任何不同。
许多生了同卵双胞胎的母亲都有这种爱好,保姆们虽觉得母亲这样有些极端,但也表示支持和理解。
毕竟我们的父母,为了聘请她们专门管理我和姐姐的衣着打扮,开出了相当诱人的佣金。
而这份劳动协议,一签就是二十五年。
直到今天,面对着这份只有三个人名字的户口本,我才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。
姐姐看着我疑惑的模样,说:
「你搞错了,妹妹。」
「怎么会搞错,这上面明明就......」
那张与我一模一样的脸,此刻正笑盈盈地看着我:
「在这上面没有名字的人,是你。」
02
姐姐不愿意再同我说更多,便急匆匆地将我赶出了她的卧室。
退出房间前,我瞥见她的床上,铺着好几件精致的高定礼服。
看来今晚又有她的酒会。
我和姐姐父母相同,长相相同,甚至连名字也相同。
我们俩的名字,都叫「郑舒音」。
我曾问过父母,为什么给我们取一模一样的名字。
母亲说,只是觉得有趣而已。
如此相似的我们,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姐姐从小接受着最符合名媛身份的训练。且不说必备的形体、礼仪、茶艺知识,就连琴棋书画,姐姐也无一不是远胜于同龄人的。
自初中时起,父母举办的每一场酒会,姐姐都会盛装出席,宾客对她无不盛赞。
即便日常兴趣班几乎已经排满了她的日程,她却还能以与我相当的优异成绩,顺利从各个阶段的学校毕业。
初中毕业后,父母提议将我俩送去德国留学,但被姐姐拒绝。
姐姐靠在父母怀里,向他们亲呢地撒着娇:「我才不要出国留学,国内也有好大学,我要留在爸妈身边。」
第二章
自幼便在德国长大的父亲最终妥协,但要求我俩必须考上清北之一,否则依旧按原计划前往德国。
姐姐的脸上挂着盈盈笑意,倚着父亲,对我说:「清北的难度可不小,妹妹你要加油哦。」
是啊,对于这样优秀的姐姐来说,即便是清北,应该也是易如反掌吧。
可我,从小就拼了命地读书,母亲却还是说我天资欠缺,若不付出远超于他人的努力,就要被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。
于是我日日沉溺于课堂,为追赶上姐姐的步伐而努力着。
但我始终不解,为何明明一母同胞,我和姐姐却是天差地别。
03
户口本缺少的那一页,始终是我心里的结。
我不明白,户口本上分明写着我的身份证号,为何姐姐却说缺的是我的那页呢?
怀揣着疑惑与不解,我将这件事倾诉给班里的同学。
但他们的反应让我觉得更加反常。
「户口本?」
「户口本是什么?」
「什么是户口啊?」
问遍了全班,没有人见过自家的户口本。
可我仔细想想,也不觉得奇怪。
想要就读这所学校,需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审核。家庭资产已经是最基本的条件。
我的同学们普遍和我一样,除了需要亲自学习以外,十指不沾阳春水,有事也是管家或助理去办。像户口本这样的文件,大多是不需要小主人经手的。
就连我,也是因家中保姆保存不慎,才无意接触到。
所以说,在整个班级里,只有我一个人见过自家的户口本?
我正思考着,班里一向沉默寡言的林逸之却突然「噌」地一下站起,快步走到我的座位旁,将我拽出了教室。
他拖着我,一路走到走廊尽头的一处隐秘角落,将我堵在墙角,眼神中满是兴奋:
「你知道了什么是不是?」
刚才站在角落里观望着的张薇也紧跟着跑出来,一脸期待地看着我,问道:「舒音,你知道了是不是?」
「知道?我要知道什么?」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们的意思。
林逸之坚定地看着我,说:「不只是你一个人,我们班所有人都和你一样。」
「和我一样?」我更加不解,究竟是哪一点一样。
「你的户口本啊!」张薇见我反应迟钝,有些着急。「舒音,不只是你,我和林逸之,在家里的户口本上也都没有名字。而且我们很早就发现,我们班里的每个同学,都有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姐妹!」
「啊?这么巧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