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书法 >

死亡岛:夺宝奇兵(蔡牵李长庚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_蔡牵李长庚最新小说免费阅读

书法 2024-06-05 17:02:24

相关资料一

康熙二十二年(1683)清朝统一台湾后,开放海禁,东南沿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。

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年,政风日坏。一方面,商人勾结官府,从外贸中获取高利而暴富;另一方面,广大渔民、农民在封建剥削下,生活极其艰苦,贫富悬殊非常突出。时值沿海连年遭灾,米价飞涨,由于生活所迫,“失业贫民无不出海为盗”,形成了几股“劫海”的海上武装集团。

蔡牵,福建同安人,家庭贫寒(有人说,蔡牵是以弹棉为生的手工业者。见《台湾杂谈》,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),于乾隆六十年(1795)参加海上武装集团,并成为首领。由于他劫富济贫,“善捭阖,能使其众”,力量不断壮大。嘉庆五年(1800),他收并了安南夷艇(安南(今越南)阮光平夺得政权后,招纳亡命,配以艇船,令劫中国沿海商船,以佐国用。光平死后,其子福映受中国封,断绝与劫海艇船的联系,其在福建沿海的艇船遂为蔡牵所并)被清军打散的水澳、风尾帮等海上武装集团又来归附,遂拥有战船百余艘,义军万余人,并与陆上天地会党(以抗清复明为宗旨的群众秘密结社。)相连结,从而控制了闽浙沿海部分地区,对进出的外国商船实行征税。此后,蔡牵率领海上义军,活动于北自山东、南至两广一线沿海,攻城略地,屡次打击清军。

蔡牵的舰艇船高炮大,清军“水师战舰不能制,(浙江巡抚阮元)乃集捐十万金付(水师提督李)长庚,赴闽造大舰三十(艘),名曰霆船,铸大炮四百余(门)配之”。嘉庆六年(1801),清军水师装备霆船后便不断出洋追歼蔡牵船队。蔡牵采取分散游击,避强击弱,与其周旋于闽浙海面,使清军疲于南北奔命。嘉庆七年三月初五日,蔡牵在南日岛海面与闽浙水师发生遭遇战,损失战船3艘,随即向外海转移。五月初一日,蔡牵乘清军无备,率500余人夜袭厦门海口的大担、二担岛,全歼守军,夺得大炮13门。

嘉庆八年(1803)正月,蔡牵率船队北上浙江定海,往普陀山进香。李长庚率浙江水师掩至,占据上风发炮攻击。义军抗击失利,损失较大,退回闽海。二月,李长庚追到闽东三沙海面。义军因粮食、火药已尽,篷破桅坏,无力再行抵抗,蔡牵即利用闽浙总督玉德与李长庚的矛盾,向玉德伪降。当浙江水师退走后,义军在闽东人民的支援下,“缮樯械,备糗粮”,继续扬帆海上。尔后,“赂闽商造大艇,高于霆船”。六月,蔡牵于海上劫得台米数千石,并接济广东海上义军朱 部,朱 便率所部数千人与蔡牵联合反抗清朝。至此,海上义军声势复振。

嘉庆九年(1804)三月初十日,蔡牵与李长庚战于闽东浮鹰岛海面,双方各有伤亡。为了保存实力,蔡牵引军转战台湾。四月中旬,驶抵鹿港,进泊鹿耳门。二十八日乘雨袭击台湾重镇北汕,守军来不及发炮即溃败,游击武克勤、守备王维光战死。义军“遂燔木城,毁炮台,夺铁炮”。三十日夜又“焚鹿耳门营署,火光达安平”。总兵爱新泰移驻安平,不敢往救。五月下旬,蔡牵回师闽海,又有广东红头艚20余艘来附,会师于竿塘(今马祖)海面。六月初五日,温州镇总兵胡振声奉命带领在闽运木的20余艘战舰率先进攻,与义军激战于浮膺海面,总兵坐舰被击毁,胡振声以下官兵80余人丧命。义军获胜后,即分三帮北上浙海。清廷急命沿海水师严防谨守,合师“会剿”。八月二十日,李长庚率浙闽4镇水师合击蔡牵于定海以北海面。义军各帮未能密切配合,损失艇船3艘,从北关退走。蔡牵将这次失利委过于朱濆,朱濆不服,遂率所部单独行动,蔡牵之势少衰。之后,蔡牵几次海上作战均不利。

嘉庆十年(1805)四月,蔡牵集中艇船百余艘进攻台湾。在漳化洪老四数千义军的配合下,攻占淡水,“据沪尾,焚艋舺(今台北)”;继而分兵南渡,又有凤山,伤亡惨重,龟缩府城(今台南)及其附近。蔡牵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,称镇海威武王,建元光明,设文武官制。十一月,义军一面逼攻府城,一面于鹿耳门、淡水等地设防,以对付大陆来援的清军。蔡牵亲率船队游弋海上,指挥海陆攻防。十二月二十四日,蔡牵于海上击溃台湾总兵爱新泰船队进犯。

嘉庆十一年(1806)正月,李长庚率闽浙水师援台。因鹿耳门为义军沉船所阻,命金门总兵许松年、澎湖副将王得禄率小舟从南北汕大港门进入内港,乘夜以火攻袭击义军船队。蔡牵战船被焚20余艘,退保洲仔尾。二月,清军水陆夹击洲仔尾,义军陆上营寨被毁,船队被困。初六日,风潮骤涨,沉舟漂起,蔡牵乘机率战船30余艘夺鹿耳门而出,退回闽东水溪、大全休整,“装篷镡洗”,补充粮、药。清军在鹿耳门获胜后,加紧对岛上义军进行反击。义军连连失利,淡水、凤山等要地先后失陷。三月,钦差大臣、广州将军赛冲阿领援兵抵台(清廷命广州将军赛冲阿领兵援台后,认为“福建水陆官兵七万有余,调渡台湾者不过三四千”,难以对付二万义军,又令成都将军德楞泰“调四川兵三千赴剿”,德楞泰又秦准从两湖、两广、山东各调兵二千人随行。另调吉林、黑龙江兵赴闽参战。但因台湾战事基本结束,后者未见抵台)。五月,蔡牵再率船队赴台,进攻噶玛兰(今宜兰)、鹿耳门均受挫,遂放弃台湾,撤回闽浙沿海。

由于清廷逮治闽浙总督玉德“协剿”不力罪,闽浙沿海实行严格的坚壁清野,蔡牵船队的粮饷硝药得不到补给,船炮得不到修理,只得分散游击。此后,与清水师多次交战中,互有胜负。

嘉庆十二年(1807)十二月,李长庚侦知蔡牵行踪,即与福建水师提督张见升合围蔡牵于南澳东南之黑水洋。蔡牵在数倍于己的清军围攻下,奋起抗击,船艇大部被毁,最后仅存三艇。当蔡牵坐艇后梢被李长庚坐船挂住,清副将印得方跃上艇时,蔡牵镇定指挥,迅即以尾炮击倒李长庚。水师各船见主帅身亡,顿时惊散。张见升“不战,遽引舟退,牵得以逸安南”(黄鸿寿。因此,张见升被逮往京城问罪。

嘉庆十四年八月十七日,凌晨,蔡牵义军们仍在大海的摇篮里酣睡,李长庚的旧部,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、浙江水师提督邱良功奉朝庭命令,一同带领近百艘霆船,浩浩荡荡地出现在舟山海域上。清军舰队排列整齐,气势磅礴。水澳一战,官军惨败,这次清军是有备而来的,出发前两师皆对天发誓要为李长庚报仇,如不灭起义军,誓不为官。

当大军在接近义军船只时,海面上陡然异常的安静。这次朝廷捉拿“海皇帝”蔡牵是有备而来的。大军出海后,舟山海域的上空笼罩着一层灰茫茫的面纱,海面上一片寂静,无风无浪,然而宁静中却带着不祥。

突然,海面上响起了一阵战号,排列整齐有序的军船迅速分散开来,身穿灰甲的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、浙江水师提督邱良功分率两省水师突然合击义军。义军首领蔡牵身着金甲,那在当时只有皇帝才能穿金甲上战场.。貌不惊人、出身贫困、自幼父母双亡的蔡牵本可以安分守己地当他的海盗,坐吃享用他那从贪官奸商手里掠夺来的财物,然而清政府日益**,一些奸商联合朝廷里的一些贪官用种手段来压迫百姓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率领那些流离失所的穷苦百姓起义反清,从一个穷困的渔夫到一个反清复明的义军首领,他要把清狗赶出汉人地盘,收回汉人河山。

是日,清军和义军双方激战于舟山外海,互有伤亡。但是义军惨败严重,两万多义军边拼命反击,边逃往黑水洋。

次日,蔡牵船队边战边走,傍午越过了黑水洋。

官军吸取前次战败的教训,深恐蔡牵走脱,采取“分船隔攻”的近战战术,将义军船队分别包围,使其无法互相应援,并集中围攻蔡牵携带家人的主坐艇。

一开战,起义军的船只就纷纷被官军炮火击中,伤亡惨重。

王成禄和邱良功的两艘官军霆船趁势认准蔡牵一家所在的战船,形成左右合围之势。

邱良功首先逼近蔡艇,两篷交结。蔡牵即以碇猛击邱船,并以矛刺伤其左髅。邱良功身伤船坏,王得禄继又冲上。

蔡艇弹丸用尽,遂以银元用炮子,击伤得禄额、腕。

王得禄遂令向艇上投掷火斗、火罐,并靠上蔡艇。蔡船尾楼着火、清军跃上艇。

此时,蔡牵的左臂已受重伤,绑着一块沾满血迹的破帆布;右手握着一杆打鱼用的大铁耙,指挥剩下的五、六个兵士与强行登船的官军决一死战。

王成禄也是福建同安人,他用闽南话对着蔡牵嘶叫着:“海贼蔡牵,现在投降还来的及,不然会连累你查莫人(老婆)和夭寿子(儿子)一同灭亡!”

蔡牵闻声,气急败坏地回骂道:“筛你娘,令爸死不投降,你也活不了。”说完左手一挥,从袖筒里飞出一把明亮的网刀,直飞向王成禄的颈部,想不到网刀被王的卫兵的盾牌无意挡住,结果只削去王的一块头皮。这一战打得非常惨烈。不久,整个渔民起义军只剩下蔡牵一家人。

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!”,自古以来,壮士战死沙场乃兵家常事,又何须畏惧死亡,就算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!蔡牵见妻儿神色镇定地站在自己身边,面上露出了微笑,然后毫不犹豫地燃炮。瞬间,全家人与战船一同沉入大海。

蔡牵裂船自沉,一家人和“船内伙众共二百五六十名”壮烈牺牲。其它船艇部众千余人降清。

战后,起义军的据点水澳被官军夷为平地,至今还是一片废墟。然而,从那以后,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闽东三沙、水澳一带的渔民把身穿灯笼裤,腰挂一把网刀,作为渔汉子的一种标志,同时也是纪念蔡牵的标志。

备注:网刀,原是闽东三沙、水澳一带渔民捕鱼补网割绳的传统工具。长仅三寸,大可置掌,壮如八卦鱼形样,小巧玲珑,但锋利无比。蔡牵原籍闽南同安,因不满当地霸欺压,杀掉渔霸,逃到三沙、水澳一带以捕鱼补网谋生。他在儿时就是一个打水漂的高手,能把碎瓦片在海上贴着浪峰摔出一百多米远。起义军里的其他渔民也都有这一功夫,且百发百中。

相关知识
精选知识 更多
查看更多